第72章(1 / 2)

72、古旧茶杯

赈灾钦差不日抵达江北,大批灾民涌入城中。

章县令在焦头烂额中,为防钦差心血来潮到岫水县参观,他不但要派人悄悄将偷工减料的堤坝修缮掩饰,隐藏家中大批含辛茹苦才赚到的金银珠宝,又要重拳出击,将试图告御状的刁民打的打,关的关,杀的关,以儆傚尤。

上京与江北消息不通,在有心人的安排下,岫水县中流言四起。

南平郡王是怕事偷懒、贪婪好色、心肠毒辣的皇室纨裤,他位高权重,在上京包养了七八十个娈童姬妾,来江北赈灾只为求财,顺便收罗江北美人,根本不在乎蝼蚁小民的死活,谣言越传越烈,中间还夹杂着许多有鼻子有眼睛的故事,唬得百姓们心惊胆战,纷纷打听御史抵达时间,齐齐放下告状的心思,快点将未嫁女儿和俊秀儿子藏起来,莫让好色郡王看见了。

夏玉瑾一行人,放下游玩心思,快马加鞭赶到岫水县。

却见百业萧条,大半商舖都已关门,有许多人在粮铺门口,争吵着要买粮食。店老板却红着眼睛,不停高声大喊:「交通断了,外面不运粮来,库存不足,今天只卖三斗粮!多了没有!价高者得!」

粗糙米面卖出难以置信的天价。

就连不在乎物价的夏玉瑾,也给震撼了:「江北百姓那么有钱?」

叶昭淡淡道:「卖房卖地,卖儿卖女,自然有钱,买的是命不是米。」

夏玉瑾:「房子和地都没了,灾后怎么办?」

叶昭道:「能活一天是一天,能活一时是一时,哪里顾得来那么多?」

夏玉瑾嗤嗤称奇。

秋华在旁边忍不住插口道:「还好啦,现在还有树皮草根吃,卖了房子也能买点粮食等救灾,当今圣上又仁德爱民,比我老家当年的灾荒强得多。那时先是水灾,接着两年大旱,树皮草根都吃光了,只好吃人,我邻居家的姐姐就被卖去屠户吃了。我们姐妹年幼,父亲又有武功,他摸去大户人家,抢了点粮食,带着我们一块儿逃荒。母亲身体不好,出发前夜,为了给大家省些粮食,便自杀了。」

秋水叹息:「那时逃荒也不知逃去哪里,父亲也不会手艺活。活不下去只好上山做强盗了,提着脑袋过日子,朝不保夕,幸好遇到蛮金入侵,将军收编,才得以在战场上闯出条活路来。」

先帝贤宗,喜好奢华,听信小人,性喜猜疑,滥杀忠臣,宠爱嫔妃,不理朝政,许多地方民不聊生,留下个乱七八糟的烂摊子。今上胸怀大志,生就仁厚心肠,对朝廷的混乱痛心疾首,碍於孝道,无法对自己父亲说什么,只能立誓将来要做明君。他上任后软禁了弄权的吕太妃,设圈套诛奸臣,然后奖励耕作,减免税赋,开源节流,安抚流民,好不容易有些起色。奈何先帝留下的烂摊子太大了,被蛮金钻了空子,以虎狼之势,大举入侵,这时才发现朝中厉害的将军们,死的死,老的老,嫩的嫩,还有一群拍马钻营上来的不靠谱家伙,能用的所剩无几,新秀还没来得及选拔,待镇守边关的叶老将军一死,就给打得差点亡国。

好不容易出了个百年一遇的军事天才,还是女的,社论压力极大。

所以,黄鼠狼每天都想挠墙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

夏玉瑾为伯父默哀了半柱香时间。

等待中,章少爷急匆匆地骑马赶来,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,宛若三月春风,跑到近处,他缓了脚步,不好意思地说:「父亲正在忙於赈灾,无法前来接待,还请原谅。」

夏玉瑾心里对章县令的评价,又上了几个台阶:「赈灾是好事,路上灾民确实可怜,反正现在的粮价高涨,随便卖卖也能赚不少利润,料想不会挨父亲的骂。不如我也舍些米粮,熬点薄粥,施舍一二?」

章少爷越发觉得玉公子不解世事,幼稚得可爱,他笑嘻嘻答:「行善积德,也是好事,如果你想做,我便替你安排个粥棚,只是别施舍太多,免得影响了粮铺生意。」

夏玉瑾不解问:「粮铺不是没粮食吗?」